據外媒近日報道,麻省理工學院(MIT)通過3D打印技術打印出火箭發動機,并將其投入測試。更為重要的是,這是第一臺完全使用塑料套管作為原材料并通過3D打印出來的火箭發動機。
通常我們想象中,通過3D打印技術打印火箭的某些零部件,會第一時間考慮使用金屬材料打印這些部件,從而讓這些部件具有較好的抗壓能力。然而,在這次測試中,MIT卻使用了一種極容易熔化的材料——塑料套管,并將此材料置于非??拷瑹嵬七M劑的地方。
經測試結果表明,這種3D打印的塑料部件工作狀況良好——能夠產生出真正的推力,在初步運行之后,只對發動機的噴管喉道造成了細微的損害。之后,研發團隊又進行了第二次測試,但結果并沒有取得更好的進展。但是,MIT并未打算讓這樣的發動機投入發射。
金屬材料3D打印產品的成本會非常昂貴(僅打印機本身的成本就高達數十萬美元)。而此次試驗中,MIT使用的是MarkforgedMarkTwo打印機,成本只有13499美元。這種打印機的好處在于,可為小型團隊在預算極少、甚至都無法滿足制造火箭所需成本的情況下生產出火箭。此外,由于以往的火箭發射完之后,難以重復使用,也無法長時間投入使用,這或許會讓一些大型的太空研究機構考慮使用這種方式來降低成本。
目前來看,MIT這個項目尚處于完成初步實驗階段,要想推出最終的實用產品,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。此前,MIT曾研發出一款全新的數字建臺,其實質就是一個可移動的3D打印機,可借助長長的機械手臂突破限制,提高建造房子的操作和控制的精確度。據MIT負責這一項目的相關負責人介紹,他們的最高目標是想把這臺3D打印機送到火星上去。
所以,有了像MIT這樣偉大的科研機構,對于未來,我們不妨可以盡情暢想——那些能有的不能有的在未來或許都會出現。
?